烏桕的栽培技術(shù)

   發(fā)布日期:2016-08-23    
核心提示: 烏桕(拉丁學名:Sapium sebiferum (L.) Roxb.),別名:臘子樹、桕子樹、木子樹、烏桖、桊子樹、桕樹、木蠟樹、木油樹、木梓
    烏桕(拉丁學名:Sapium sebiferum (L.) Roxb.),別名:臘子樹、桕子樹、木子樹、烏桖、桊子樹、桕樹、木蠟樹、木油樹、木梓樹、虹樹、蠟燭樹、油籽(子)樹、洋辣子樹。大戟科、烏桕屬落葉喬木,烏桕是一種色葉樹種,春秋季葉色紅艷奪目,不下丹楓。為中國特有的經(jīng)濟樹種,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。
 

 
    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,在紅壤、黃壤、黃褐色土、紫色土、棕壤等土類,從沙到粘不同質(zhì)地的土壤,以及酸性、中性或微堿性的土壤,均能生長,是抗鹽性強的喬木樹種之一。鳥桕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濕度,且能耐短期積水。同時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褶燕地較耐干早瘠薄。此外,烏桕對有毒氟化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。
    1.選地整地:選擇向陽、肥沃、深厚的、排水良好的濕潤的中性或酸性土壤地。
    2.養(yǎng)殖方法
    (1)種子養(yǎng)殖:秋末或初春播種,按20-25cm行距條播,每100cm下種20-30粒,覆土2-3cm,蓋草保濕。為了促使發(fā)芽,播種前應把種子浸在草木灰中24h,進行脫蠟。每公頃播種量約150kg。春季播種時,播后20-30天即發(fā)芽出土。
    (2)嫁接養(yǎng)殖:為了保持良種和提早結(jié)實可用嫁接養(yǎng)殖,用烏桕實生苗作砧木,枝接(切接、腹接、袋接)或芽接,成活率可達90%。春季栽植,若苗木較大,應帶土球。
    3.田間管理:出苗后分批間苗,最后每l00cm保留幼苗8-10株,追肥、除草等管理適宜,1年生的苗木能長到60-100cm,第二年早春可以移栽定植。起苗時要深挖40-50cm,注意保護主根。生長健壯的幼苗定植時的行株距以300cm×250cm為宜。定植后注意澆水、管理,3-4年即可成林。
 
 
免責聲明: 如果本站所選內(nèi)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,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(jīng)濟損失。
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:西北苗木網(wǎng)的圖/文等稿件,均來自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場和觀點,僅供參考。他人從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需自負版權(quán)等法律責任。本站部分內(nèi)容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犯您的版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更正或刪除。
更多>同類知識

推薦圖文
推薦知識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