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地實(shí)拍圖
參考價(jià)格
苗木名稱 |
米經(jīng)(cm) |
高度(cm) |
冠幅(cm) |
地徑(cm) |
價(jià)格(元) |
單位 |
棕櫚 |
- |
50 |
- |
- |
10 |
元/棵 |
棕櫚 |
- |
70 |
- |
- |
50 |
元/棵 |
棕櫚 |
- |
150 |
- |
- |
70 |
元/棵 |
棕櫚 |
- |
200 |
- |
- |
75 |
元/棵 |
棕櫚 |
- |
250 |
- |
- |
80 |
元/棵 |
詳情說明
棕櫚
又名棕樹,屬棕櫚科、棕櫚屬。
形態(tài)特征 :
棕櫚屬常綠小喬木。樹干圓柱形,聳直不分枝,周圍包以棕皮, 樹冠傘形。葉形如蒲扇,簇生于莖端,向四周開展,有狹長皺褶,至中部掌裂,葉柄長?;▎涡裕菩郛愔?,肉穗花序,花淡黃色,有明顯的花苞。核果球形,初為青色,熟時(shí)呈黑褐色,微被白粉,花朝4月,果熟11月
習(xí) 性 :
棕櫚為熱帶及亞熱帶樹種,產(chǎn)我國秦嶺以南的漢中盆地、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及華南沿海均有栽培。喜溫暖濕潤氣候,較耐寒耐蔭。適生于排水良好、疏松、肥沃、濕潤之地;微酸性土、中性土及石灰性土均 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喬木狀,高3~10米或更高,樹干圓柱形,被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和密集的網(wǎng)狀纖維,除非人工剝除,否則不能自行脫
落,裸露樹干直徑10~15厘米甚至更粗。
葉
葉片呈3/4圓形或者近圓形,深裂成30~50片具皺折的線狀劍形,寬約2.5~4厘米,長60~70厘米的裂片,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,硬挺甚至頂端下垂;葉柄長75~80厘米或甚至更長,
兩側(cè)具細(xì)圓齒,頂端有明顯的戟突。
葉
葉片呈3/4圓形或者近圓形,深裂成30~50片具皺折的線狀劍形,寬約2.5~4厘米,長60~70厘米的裂片,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,硬挺甚至頂端下垂;葉柄長75~80厘米或甚至更長,
兩側(cè)具細(xì)圓齒,頂端有明顯的戟突。
花
花序粗壯,多次分枝,從葉腋抽出,通常是雌雄異株。雄花序長約40厘米,具有2~3個(gè)分枝花序,下部的分枝花序長15~17厘米,一般只二回分枝;雄花無梗,每2~3朵密集著生于小穗軸上,也有單生的;黃綠色,卵球形,鈍三棱;花萼3片,卵狀急尖,幾分離,花冠約2倍長于花萼,
花
花瓣闊卵形,雄蕊6枚,花藥卵狀箭頭形;雌花序長80~90厘米,花序梗長約40厘米,其上有3個(gè)佛焰苞包著,具4~5個(gè)圓錐狀的分枝花序,下部的分枝花序長約35厘米,2~3回分枝;雌花淡綠色,通常2~3朵聚生;花無梗,球形,著生于短瘤突上,萼片闊卵形,3裂,基部合生,花瓣卵狀近圓形,長于萼片1/3,退化雄蕊6枚,心皮被銀色毛。
[1]
果實(shí)
果實(shí)闊腎形,有臍,寬11~12毫米,高7~9毫米,成熟時(shí)由黃色變?yōu)榈{(lán)色,有白粉,柱頭殘留在側(cè)面附近。種子胚乳均勻,角質(zhì),胚側(cè)生?;ㄆ?月,果期12月。 棕櫚樹屬常綠喬木。樹干圓柱形,高達(dá)10m,干莖達(dá)24cm。常殘存有老葉柄及其下部的葉崤,葉簌[4]豎干頂,
果
形如扇,近圓形,莖50~70cm,掌狀裂深達(dá)中下部;葉柄長40~100cm,兩側(cè)細(xì)齒明顯。雌雄異株,圓錐狀肉穗花序腋生,花小而黃色。核果腎狀球形,莖約1cm,藍(lán)褐色,被白粉?;ㄆ?~5月,10~11月果熟。
[1]